查看原文
其他

华师校史文博馆!一定要来看!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4-02-11

在华师

有一处崭新的地方

全体华师师生校友必须要打卡

记录和承载着华师的历史

汇聚华师人的努力和心血

它就是校史文博馆


  校史文博馆开馆啦  



11月3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校史文博馆开馆仪式在广州校区石牌校园举行。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孔军等厅领导,校党委书记王斌伟、校长王恩科等校领导,校史文化研究首席专家、原校党委书记杨文轩,原校长颜泽贤,原校党委书记王国健,原校工会主席、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棣,原文学院院长柯汉琳教授, 原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宋德华教授出席,党办校办,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友办基金办,校团委,档案馆,图书馆,美术学院,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教育科学院等单位负责人,捐赠代表,师生代表及校友代表等参与。仪式由王恩科主持。



王斌伟表示,校史文博馆的建成开馆是广大师生和海内外校友关注和热切期盼的大事,在学校建设发展史上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在华师建校9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校史文博馆的建设是华师校史挖掘、开发和研究的系列成果,是九秩华师精神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学校历史发展的写照和缩影,全面呈现学校的厚重历史、办学成就和未来发展前程。王斌伟表示,校史文博馆的建成,是对学校历史的致敬、对华师文化的弘扬,更是对全体华师人奋进时代新征程、续写发展新篇章的激励与鞭策。未来,学校将以校史文博馆开馆为契机,继续把校史资源利用好、把文化传统发扬好、把大学精神传承好,把校史文博馆建设成为承载华师历史、连接华师未来的精神文化宝库。



王恩科表示,校史文博馆记录和承载着华师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学校90年历史发展的缩影,是一代代华师人接续奋斗的结果。以史为鉴,方能行稳致远,开创未来。学校将以校史文博馆开馆为契机,用好、用活校史资料,努力将校史文博馆建设成为传承学校优良传统的“载体”、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名片”、社会公众了解学校独特魅力的“窗口”,以90年的历史积淀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杨文轩指出,校史文博馆是全体华师人的共同记忆和精神来源。他表示,要发挥校史文博馆以史育人的作用,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精神价值和深远意义,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把校史文博馆建设成感受华师文化和华师精神的坚强阵地,期待更多人能够讲好华师故事、传承华师精神,华师文物能够火起来。
在校史文博馆开馆仪式上,校史文博馆筹建组副组长、图书馆馆长赵淦森介绍校史文博馆的建设情况。教师代表张桂光教授为文博馆开馆致辞,学生代表、校史馆讲解员陈欣然发言。王国健为校史馆讲解员颁发聘书。朱孔军、杨文轩、王斌伟、王恩科等人共同为校史文博馆揭幕,随后一同参观校史馆。


岁月无声 历史有痕
于校史馆回顾华师发展历程
展望学校发展前景
于文博馆感受中国历史文化
见证华师的历代传承

  校史文博馆里都有啥  


在校史文博馆前,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校史文博馆”几个庄重的大字。这是由广东省书法协会主席、文学院教授张桂光,用最具有历史厚重感的金文来题词。商周金文绝学是学校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特色之一。张桂光教授是商周金文研究中心主任,带领研究团队曾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金文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华南师范大学校史文博馆是学校90周年校庆重点建设项目,总面积约1250平方米。其中,校史馆位于旧图书馆一楼北侧区域,展览面积约750平方米。文博馆位于旧图书馆二楼西北区域,展览面积约500平方米。校史馆以华师编年史为脉络,文博馆以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现华师九十载办学历程,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校史文博馆建设由档案馆牵头,图书馆,校团委,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发展规划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基建处,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美术学院等相关单位历时10个月协同建设而成。校史文博馆建设历经前期调研、展陈大纲编制、概念设计方案编制、展览文稿编撰、展陈方案编制、项目需求编制与论证、项目公开招标、基础装饰装修、布展、讲解员队伍组建与培训、试运行等阶段,最终于11月3日正式开馆。


校史馆:华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校史馆集办学历史回溯、现状概览与未来展望功能于一体,以学校编年史为脉络,设置历史华师、今日华师、明日华师三大展区,讲述学校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取得的成就和荣誉、坚持的理念和特色、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传承的精神和品格,集中展示华南师范大学坚守教育初心、矢志师范教育、筑建华南教育高地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成果。



步入校史馆,就看到脚下的时间轴,记录着华师从1921年广州立师范学校到如今华南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历史华师展区的时间跨度为1933年8月到2012年12月,其按照学校自身发展阶段划分为1933年8月至1951年10月的奠基立业阶段;1951年10月至1982年10月的砥砺前行阶段;1982年10月至2012年12月的跨跃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以展览的形式循序渐进,展现了华师历经风雨,砥砺前行的建校史。



在奠基立业阶段,创校校长林砺儒的半身雕塑矗立在展区开头右侧。再往前走,九载十迁的场景还原模型与背后的影片共同展现了学校数度迁徙,仍弦歌不缀的艰辛办学历史。



在砥砺前行阶段,展区中部便展示复刻后的华南师范学院的校门场景和仿制竹木的旧课室,还原师院初期那段艰苦奋斗、草棚问道的岁月。



在跨跃发展阶段。学校敢为人先,抓住毗邻港澳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开展港澳办学。展区内香港班、澳门班同学赠送的礼物便是其深厚情谊的体现。再往前走,三角区域中垂吊着多个形容华师的词语灯牌,纵深感强。下面还展示了学校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生——莫雷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和《华南师范大学校歌》手稿等。



历史华师展区的最后,是一条充满科技感的时空隧道,一边是国家领导人对华师发展的亲切关怀,另一边是1996年以来华师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以及由此带来的飞跃和发展。



从历史华师的长廊中出来,便是今日华师的辉煌。在此部分,以“党建引领”“思政铸魂”为主,介绍学校党建思政工作,从“立德”“明德”“润德”“树德”“见德”五个方面诠释思政铸魂的作用,推动构建“党建引领、五德同向”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往后分别是“立德树人,培优创强”“服务兴校,科研强校”“信息赋能,对外交流”“矢志一流,服务保障”“英才辈出,名师荟萃”等展区板块。在“服务兴校,科研强校”展区板块,特别设置触摸屏,为看展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学术成果信息,展现今日华师的丰厚硕果。



在“信息赋能,对外交流”展区板块,介绍学校对外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实践和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果,展示了“砺儒云课堂”总体使用概括和“华师E通”等。



在“矢志一流,服务保障”展区板块,有一面特别的立体墙,展示教职工、学生、社团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英才辈出,名师荟萃”展区板块,是华师的历届名师录,共展示了五十多位名师和历届学校领导。馆内还特地展出八本名师大家代表作。最后,在今日华师与明日华师的衔接处是“桃李天下”,可以通过互动装置查看各地校友会的寄语以及杰出校友。



来到明日华师展区,右边是“三校区四校园”的沙盘模型,模型以1:800的比例尺还原四校园的全貌,伴随着背后白墙投影的《明日华师》宣传片,四校园风光尽收眼底;对面是华师校区发展定位及目标的介绍。



展区内亦不缺互动环节。“互动留影”板块以“展望未来”为主题,点击互动屏屏幕,可以选择寄语和各校区的照片进行拍照留念。


文博馆:传承文化基因



学校立志于建设一座集文物、古籍、书画精品展示和研学教育功能为一体、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高水平文博馆,目前已建设一期,二期、三期还在规划当中。



学校共藏有文物372件(套),文博馆已展出约一百件,组成了“撷珍”精品展。展览文物以历史文化学院收藏的贝丘及动物化石、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及精品杂项为主,辅以图书馆藏历代古籍、文学院及美术学院藏当代名家书法、国画作品等。



其中,有几件馆藏精品文物,陈列于展厅正中。如十年陈侯午敦,铸造于战国中期,器身浑圆,刻有铭文和精美纹饰。



展厅左边的第一个展柜,陈列的是贝丘及动物化石。贝丘遗物1956年由华南师范学院实习师生采集自粤东海边贝丘遗址,对研究华南地区史前晚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再往前走,便是玉器展柜。石之美者谓之“玉”,在玉器展柜中陈列着玉璧、玉玦、玉璜、玉蝉、玉圭等多种玉器,以及部分小件玉饰,有礼器、葬器、装饰品三大类,形制丰富、品类多样。



随后是陶器展柜,陈列着魏晋南北朝至唐朝的陶俑和汉唐时期模型陶器。这些陶器模型主要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岭南地区的考古发掘,体现了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居住习俗与审美情趣。



与陶器相对的是青铜器展柜。展柜上陈列着从西汉到唐宋的十面铜镜,铜镜前面摆放的是明朝宣德炉,为明朝宣德年间铸造,因其工艺精美、风格独特,被尊为明代文玩之首,后成为所有该形制铜炉的统称。



瓷器是中国文化符号的重要代表之一。馆藏瓷器以宋明时期为主,多来自龙泉窑、吉州窑、磁州窑、建窑、均窑等,器型包括盂、碗、盏、碟、罐、执壶等。



文博室珍藏的精品杂项中还有光绪年间的买地券,39片甲骨残片,1993年原历史系师生绘制的完整图版和简释图,100枚左右历代钱币,以及八十年代原历史系师生制作的货币注释等。



在精品杂项前面的展柜里陈列的是图书馆藏古籍,多为清朝至民国年间印刷的古籍。



展馆最里面便是国画和书法作品展区,墙上挂着许多大家名画,多为岭南名家之作。



据介绍,文博馆所展的这些文物主要来自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师生参与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大规模文物调查发掘工作,采集、整理和保护的一大批珍贵文物,部分来自于社会捐赠和购买,由几代华师人珍藏至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学校坚守教育初心、传承文化基因的鲜活呈现。


文博馆的建设不仅展现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展现出学校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所做的突出贡献和使命担当。文博馆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文物“活起来”,面向全校、面向社会,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作用。


了解历史

对视文物

华师师生感慨万千

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的心声


  华师人有话说  



校史馆筹建组副组长、档案馆馆长柯友良介绍,校史文博馆建设是大学实施文化引领、构筑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学校十分重视校史文博馆建设,将其列为90周年校庆重点建设项目、2023年学校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校史馆筹建组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十个月时间,如期完成了校史文博馆建设工作,为学校90周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厚礼。

新建成启用的校史馆集办学历史回溯、现状概览与未来展望功能于一体,旨在缅怀先贤,激励后人,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具有承载办学历史、展现文化传统、展示办学成就、指引未来发展的多重功能。柯友良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史文化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展陈内容,更好地发挥校史文博馆文化育人作用,力争将其打造成记录华师历史、讲好华师故事、传承华师文化、凝聚华师精神的核心场所,开展爱国爱校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的生动课堂,承载广大师生校友共同记忆的精神家园。



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陈贤波分享了有关文博馆的建设过程和心得体会。他表示这次文博馆最主要的收藏是来自历史文化学院文博室,墙上挂着的则是文学院和美术学院的书画作品。陈贤波认为,文博馆的这一批文物不仅属于历史文化学院和华师,更是属于整个中国人的智慧创造。“文博馆的建成与开馆不仅能让华师学子进一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还是坚守和传承文化精神的一个很好展现。”他希望,今后华师师生校友能够经常来到校史文博馆,来感受、学习和保护华师的文化和珍宝。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22级本科生叶敏冰和郝宇欣,亲眼见证了校史文博馆揭幕,也成为了校史馆首批讲解员。“以前看到校史讲解员的事迹,我就感到十分向往与羡慕,所以在得知校史馆建成时,就有了想加入讲解员行列的想法。”尽管需要赶早高峰挤公交,但她们表示,能参与到校庆的筹备之中,献礼华师90周年校庆,是非常值得的。


“我深刻体会到了华师教育报国、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叶敏冰对“跨越发展”中展出的华师首位博士生莫雷及其弟子王穗苹的论文记忆犹新。郝宇欣则对学校细心收集采纳学生意见的行为所打动。她在一楼的合影处看见了来自诸多校友对母校的寄语,在其中她也看见了自己曾经提交的“历‘玖’弥新,与‘拾’俱进”被征用了。叶敏冰和郝宇欣认为,校史馆的建立为师生们了解校史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场所,也彰显着华师“明天会更好”的决心。“深入学习校史后,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华师期待着明日的我们,我们也期待着明日的华师能够大放异彩,不忘初心,越来越好!”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2021级本科生傅驿茗今天满怀期待地来到了校史文博馆揭牌仪式的现场。“进入校史文博馆的那一刻,古朴与现代交织的风格让我感受到了穿越时空的奇妙感。”看着华师从1933年建校之初,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再到如今盛世中国下的华师,她仿佛看见了先辈那时的筚路蓝缕,备受触动和激励。傅驿茗表示,校史馆里被精心保存的录音机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觉得此时无声的录音机也似有声一般,为每一个华师人娓娓道来华师的前世今生。


中华文化灿烂悠久

九秩华师风华正茂

校史文博馆在此守候

期盼全体师生校友们

常常来往 时看时新

一同谱写华师更美好的明天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往期回顾#  




采写丨罗银芳 苏嘉健 胡静雯 张佳元
姚佳琪 伍嘉明 陈芸仪 徐淑仪 徐悦 邱奕珊
摄影丨吴建国 陈煜婷 陆芊骅 丁宇萌
雷煊 张嘉年 张庆威 陈殊羽
刘畅 陈栩泳 张家宁 吴东飞
执行编辑丨陈芸仪 徐悦 徐淑仪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郑宇云

复审丨黄子响

终审丨陈正宏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华师最新资讯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师校史文博馆!一定要来看!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